
📌 一、基础信息与历史沿革
成立背景
马新社依据《1967年国会法令》设立,于1968年5月20日正式运作,是马来西亚政府旗下官方通讯社,隶属通讯及多媒体部(现为通讯及数码部),属自治机构。名称含义
马来语全称“Pertubuhan Berita Nasional Malaysia”(简称Bernama),中文名“马来西亚国家新闻社”或“马新社”。
🏢 二、组织架构与管理模式
监督机制
最高元首委任五人监督委员会,确保运作符合法令宗旨。
理事会由6名政府代表、6名报社代表及1名中立主席组成,决策由“管理委员会”执行。
人员规模
全国各州设分社,总编采人员超300人,并在新加坡、雅加达派驻常驻记者,在华盛顿、伦敦、新德里等全球多地拥有特约记者。现任领导
主席为黄振威(Wong Chun Wai)。
🌐 三、业务范围与运营网络
核心业务
三大新闻分类:普通新闻、经济新闻、特稿,同时转发国际分社消息。
多媒体服务:除文字新闻外,提供图片库、视频新闻及数据查询服务。
分社布局
国内:各州全覆盖,总部位于吉隆坡敦拉沙路(邻近国家图书馆)。
国际:设分社于新加坡、雅加达、曼谷、北京、新德里等;特约记者覆盖华盛顿、纽约、伦敦、墨尔本等地。
📡 四、多媒体平台与技术创新
广播与电视频道
马新社广播(Bernama Radio):24小时新闻谈话电台,频率覆盖吉隆坡(93.9 FM)和新山(107.5 FM)。
马新社新闻台(Bernama TV):通过Astro(502频道)、UniFi(631频道)、MyFreeview(121频道)播出,提供马来语、英语、中文及泰米尔语新闻。
数字化转型
自1998年启用音像部门,2004年推出中文网,并支持西班牙语、阿拉伯语等多语种服务。
💬 五、多语言服务与国际合作
语言覆盖
提供马来语、英语、中文、泰米尔语、西班牙语及阿拉伯语新闻,服务多元文化受众。国际合作
为亚洲太平洋通讯社组织(OANA)、伊斯兰国家通讯社组织(IINA)成员,与美联社、路透社、法新社等建立新闻共享机制。
⚖️ 六、社会评价与争议事件
官方定位争议
政府多次强调其“非宣传工具”性质,如首任总经理声明“非政府喉舌”,但首相马哈迪(1983年)称其为“新闻政策重要组成部分”,凸显其双重角色。报道争议案例
2005年误报马华公会候选人策略调整,被指“散布谣言”。
2008年引述前交通部长林良实“反对女性领导”言论遭本人驳斥,暴露内容核实问题。
💎 总结
马新社作为马来西亚唯一国家通讯社,兼具新闻权威性与政治敏感性:
✅ 优势:覆盖全球的采编网络、多语种多媒体服务、国际协作能力;
⚠️ 挑战:平衡政府关联与新闻中立性,应对内容真实性争议。
其发展折射出国家通讯社在全球化与数字化浪潮中的适应与转型。
通过葫芦导航(HUULUU.COM)快速访问Bernama(马新社)的官网!
本站葫芦导航提供的Bernama(马新社)都来源于网络,不保证外部链接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同时,对于该外部链接的指向,不由葫芦导航实际控制,在2025年7月2日 下午5:45收录时,该网页上的内容,都属于合规合法,后期网页的内容如出现违规,可以直接联系网站管理员进行删除,葫芦导航不承担任何责任。
相关导航


新海峡时报

Harian Metro

星洲日报

KOSMO

Utusan Malaysia

China Pres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