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籍馆是一个专注于收录和数字化中国传统古籍文献的大型数据库平台,旨在构建覆盖全面的古籍资源库,实现古籍文献的一站式检索与利用。以下从多角度综合介绍其核心特点:
一、背景与定位
建设目标
依托全国各类图书馆资源,构建涵盖先秦至民国(1949年以前)传世古籍文献的大型数字资源总库,目标收录30多万种古籍(约8000万张图片、50亿字),打造反映中国古代文献流传与存藏状况的权威平台。分类体系
沿用传统四部分类法(经、史、子、集),增设丛书部,覆盖地方志、地理志、家谱、别集、四库系列等专题文献,系统性整理中华典籍。
二、资源规模与内容
当前数据量(截至2025年)
已上线10万+种古籍,约85万卷/册,全文可检索字数达13.5亿字,图片超3000万页,数据容量8TB。
收录类型包括:刻本、写本、稿本、抄本、碑帖、舆图、敦煌遗书等,兼收部分民国图书。
特色资源
地方志与家谱:收录地方志1.2万余种、家谱300余种,为区域史研究提供核心史料。
四库系列:专设《四库全书》相关文献8354种,涵盖影印本与珍稀版本。
海外汉籍:整合美、日、韩等地所藏中国古籍,弥补国内馆藏缺失。
三、核心功能与技术特色
智能全文检索
支持简体、繁体、异体字及避讳字检索,可识别7万+汉字字符,1秒内完成亿级文字检索。
提供字段检索、高级检索(经史子集组合筛选)、书内字词定位功能。
数字化呈现
采用高清扫描保留原书版式、批注与印章,支持文字复制、编辑、下载,便于学术引用。
兼容性与访问
网页端直接访问,适配Chrome、IE、360等主流浏览器,支持iOS/Android移动端在线阅读。
下表总结了古籍馆的核心功能特点:
功能类别 | 具体特点 | 用户价值 |
---|---|---|
检索功能 | 支持简体、繁体、异体字及避讳字检索 | 提高检索准确性和全面性 |
1秒内完成亿级文字检索 | 快速获取所需文献资料 | |
提供字段检索和高级检索(经史子集组合筛选) | 精细化筛选目标文献 | |
书内字词定位功能 | 快速定位到具体内容 | |
数字化呈现 | 高清扫描保留原书版式、批注与印章 | 原汁原味呈现古籍原貌 |
支持文字复制、编辑、下载 | 便于学术引用和研究 | |
访问兼容性 | 网页端直接访问 | 无需安装额外软件 |
适配主流浏览器(Chrome, IE, 360等) | 跨平台使用无障碍 | |
支持iOS/Android移动端在线阅读 | 随时随地查阅古籍 |
四、访问方式与服务模式
机构订阅为主
主要面向高校、图书馆等机构,通过IP控制登录(校园网内自动认证),部分机构开放试用(通常3-6个月)。
提供镜像版本地部署选项,保障长期存档与高速访问。
试用与反馈
试用期内可全功能访问(如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试用至2024年1月4),用户可通过图书馆联系数据库负责人(孙继东,010-85904044)。
五、应用价值与意义
学术研究支持
为历史、古典文献、中医学、古建筑等学科提供原始文献,例如通过家谱追溯家族迁徙、利用地方志分析古代地理变迁。
文化传承创新
解决古籍实体保存与利用的矛盾,让孤本、善本(如宋元刻本)以数字化形式公开,推动“古籍活化”。
技术赋能研究
检索功能突破古籍阅读的语言障碍(如避讳字“玄”与“元”互通),提升研究效率。
六、与其他古籍平台的对比优势
资源量最大:收录古籍种类(10万+)远超同类数据库,且持续更新。
检索智能化:避讳字、异体字兼容能力优于传统古籍库。
免费政策:机构订阅后校内用户可无限次使用,降低个人研究成本。
总结
古籍馆通过系统性整合散存文献、开发智能检索工具,实现了从“藏”到“用”的跨越,成为目前全球规模最大、功能最完善的中文古籍数据库之一。其持续扩展的资源库与技术创新,不仅为学者提供了不可替代的研究工具,也为公众接触中华文化遗产开辟了新路径。
通过葫芦导航(HUULUU.COM)快速访问古籍馆的官网!
本站葫芦导航提供的古籍馆都来源于网络,不保证外部链接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同时,对于该外部链接的指向,不由葫芦导航实际控制,在2025年7月6日 下午3:20收录时,该网页上的内容,都属于合规合法,后期网页的内容如出现违规,可以直接联系网站管理员进行删除,葫芦导航不承担任何责任。
相关导航


诗词吾爱

国学迷

说文解字在线查询

搜韵

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

知识图谱
